1. 首页 /  首页 > 优秀作文

新能源论文3000字【6篇】

  新能源( 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新能源※3000字【6篇】,欢迎品鉴!

新能源※3000字1

摘要: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当将研究的重点方向放在新能源汽车的空调※技术方面,对热泵式空调※以及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之上与新能源汽车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选择出最合适的新能源汽车空调※。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空调※展开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空调※

中图分类号:U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4(a)-0106-02

在现如今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想要有效的解决该问题,就可以通过以新能源代替传统燃料的方式。在汽车行业中,众所周知的是,在传统的汽车中大都是以石油为燃料的,而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因此,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人们最合适的选择。

1新能源汽车空调※

传统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之间存在的最大的差异就在于能源供应※。通常情况下,传统汽车主要采取的燃料是柴油以及汽油,当传统汽车的压缩机受到离合器的作用影响之后,才能开始正常运作,从而在夏季实现制冷功效;在寒冷的冬季是通过对发动机中的※水进行利用并在车厢内※水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制热的效果。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中主要采用的能源供应※是电池发电驱动电机,也就是说在新能源汽车中,其输出的电能质量相对较高,而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将离合器带动压缩机工作的步骤省略,能够直接实现为压缩机供电的目的。

在电池发电驱动电机的工作原理基础之上,设计人员对新能源汽车的空调※设计工作也明确了新的方向,在对空调※进行设计过程中,涉及人员必须要对公电的利用以及电池※的发热方式进行全面的考虑。新能源汽车的空调※主要可以划分为热泵式空调※电池发热驱动是空调※[1]。

2新能源汽车空调※技术

2.1热泵式空调※

电动汽车热泵式空调※主要采取的是※式的电机压缩机。在热控室空调※中,主要是双路空气流动,通过利用隔板将封进行隔离顶部引入新鲜空气对空气进行加热工作之后,再将空气从挡风玻璃吹出,这种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将新鲜空气进行循环对流的方式。同时这种工作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车内的湿度过大导致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结霜现象的问题。

然而在传统的热泵式空调※中,该空调※中拥有两个热交换器,并且内部热交换器的功能相对来说较多,不仅可以充当冷凝器,同时也可当蒸发器。一般情况下传统热泵式空调※仅适用于汽车,当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将运行模式从除霜模式转换为加热模式时,经常会导致挡风玻璃出现结霜现象,而这种状况容易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新能源热泵是空调※则不同,在新能源热泵式洗空调※中,想要达到除湿的目的,可以通过使车内的空气在车内进行蒸发,当空气的※温度能够达到除霜温度时,再利用汽车內的冷凝器对其进行加热,这种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挡风玻璃产生结霜现象的问题,从而为汽车安全行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当汽车处于除霜状态下时,能够通过利用电子膨胀阀,最终调节阀门的开度,从而有效的控制制冷剂的流量,达到对空气出口温度进行控制的目的。

热泵式空调※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当汽车处于冬季低温状态下时热泵式空调※依然能够利用PTC热敏电阻进行辅开展加热工作,不仅能够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通过利用电加热※对蒸发器进行除霜工作,同时也能够在寒冷环境中将汽车的加热速度有效提升。但是这种辅助加热的※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供热效率相对较低,对电能的消耗量巨大,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

2.2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

在新能源汽车空调※中,燃料电池也是一项重要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主要是通过将储存的燃料或者化学能进行转化,最终将其转化成为电能,一般来说,其转化的效率大致为50%以上,而其余的能量则会转化成温水和蒸汽等。通常情况下,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是新能源汽车空调中的主要动力源,其能源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但是如果燃料电池的热量相对过高时,则有可能会导致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降低自身的工作效率,通过利用燃料电池的余热对车辆进行供暖,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了燃料电池的作用[3]。

通常情况下,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主要是吸收式制冷空调※,通过对热源的借助从而启动热泵,一般来说,热源的来源十分广泛,也正是因此,这种吸收式的热泵并不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只有溶液泵在运行过程中会需要消耗部分电能。在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中都对燃料电池的电能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空调※的热量需求。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由于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并且体积较大,对于※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该※的应用并不成熟,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空调※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3新能源汽车空调※发展趋势

在我国的节能环保战略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就是要不断的提高能源利用率,在这一方面,新能源空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能源汽车空调※中,产生能源消耗的关键部分就在于制冷※和制热※。由于制冷※的能源通常都集中于压缩,通常情况下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以及机械能,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空调※过程中,也应当对汽车的整体能源配置情况进行考虑,从而设计出最合理的技术方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设计人员在制冷※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大对高效低温差热交换器起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对压缩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人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应当加大对硅电子膨胀阀以及直流涡旋压缩机的研究力度[4]。

4结语

在汽车中,调节汽车的内部温度以及内部空气的主要装置之一就是汽车空调※,并且汽车空调※的技术水平对汽车内部温度以及空气的调节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新能源汽车空调※技术水平进行提升。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传统的汽车空调※与新能源汽车空调※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不断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空调※的结构设计,确保新能源汽车空调的舒适性更加优化,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开楠.关于对新能源汽车空调※技术的分析[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11):111.

[2]徐磊.浅谈关于新能源汽车空调节能方案的一些设想——空调※方案匹配[J].汽车实用技术,2017(14):55-58.

[3]孙云,杨学平,蒋超宇,等.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驱动器设计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7(6):21-23.

[4]胡志高,康杰,※华.空调※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介绍[J].供热制冷,2017(7):56-58.

新能源※3000字2

[提要]新能源自身具备传统能源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为充分发挥新能源对我国传统能源领域的积极影响力,从而促进能源领域的重大变革,笔者对新能源的发展优势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新能源应用对我国传统能源领域的影响。

关键词:新能源;传统能源领域;发展优势;影响

中图分类号:F407.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29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新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费市场的比重不断提高,国家对于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和经济支持,特斯拉等国际新能源巨头也纷纷在国内设厂,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将给我国传统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领域带来重大变革。

二、新能源的发展优势

与传统能源相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应用优势,甚至已经发展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产物。“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形成往往受地域的影响。比如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非常丰富的地区,而俄罗斯则是天然气生产大国,我国的天然气在很大程度上要从俄罗斯购买。但是太阳作为人类的公共财产,任何国家和个人都可以把太阳能归为己用,而且不需要支付金钱,所以开发、应用太阳能早就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无穷无尽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已经成为支撑很多领域发展的主要力量。电能属于二次能源,但目前依靠人类的技术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制造出电能,所以电能也属于可再生资源。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太阳每年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如果用标准煤进行量化,那就相当于是燃烧标准煤140万亿吨所产生的热量。而这些能量大约为目前全球一年内利用各种能源所产生热量的20,000倍,我国可以较好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地区约有领土的2/3。

国内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雾霾、温室效应等司空见惯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而且也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过去,人们主要以消耗煤炭等传统能源为主,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而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对本国环境造成了严重※,而且也对邻国环境产生了严重损害。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欧美等西方各国才真正意识到过度应用一次性能源所带来的潜在后果,并且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新能源和环境友好型能源领域。德国工业化程度非常高,优势是制造业水平更是处于世界领先行业当中。在20世纪,德国的生产模式也比较落后,也是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最终只能自食恶果。而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德国政府和国民也认识到了实现传统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终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用新能源代替了很大一部分传统能源,缓解了环境压力。与国外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而在工业化建设早期,我国重复了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最终面临这些国家曾经需要面对的环境问题。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寻找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新能源应用对我国传统能源领域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在我国存在很多年,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就为新能源领域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机遇。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太阳能、电能、风能等绿色能源逐渐成为21世纪的“新宠儿”,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比如,近年来,新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市场的比重不断提高,国家对于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和经济支持,特斯拉等国际新能源巨头也纷纷在国内设厂,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将给我国传统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领域带来重大变革。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本身就是资源消耗大国,而在消耗传统资源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酸雨、温室效应、各种极端天气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这都为整个人类敲响了警钟。开发、应用新能源似乎成为人类寻求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但是,“一山不容二虎”,新能源的应用必然会对我国传统能源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国内汽车领域,比亚迪等企业在很早之前就开展研发新能源汽车,虽然当前消费者仍然习惯购买燃油汽车,但是如果汽车生产商能够解决电池使用寿命短、续航能力不佳等问题,那些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当前我国传统能源领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是随着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这些传统能源领域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新能源应用越来越普及,各种新能源汽车层出不穷,传统能源领域必须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尽早制订转型升级方案,避免措手不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新能源领域已经迎来了一个“春天”,而作为新兴产业其必然要与传统能源领域“交锋”,在某个时代节点两者必然会存在一个交点,而这个交点之前是传统能源领域占据更大的竞争市场,相反,在这个交点以后,则是新能源领域更占优势。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无论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来看,他们都应该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从群众的需求入手,加强对新能源应用的开发与研究。

众所周知,汽车是石油消耗的主要“客户”,而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能为动力来源,所以一旦新能源汽车广泛流行,那么石油消耗量必然会大幅度降低,这对于石油领域所带来的冲击性可想而知。不仅如此,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虽然有涨有降,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必然会不断上升。电能不仅非常清洁,而且当前人们制造电能的手段越来越多,风能、潮汐能、核能等都是产生电能的有效手段。与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电能的性价比更高,所以消费者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也更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汽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销售持支持鼓励的态度,不仅为该领域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而且还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环节的投资力度,所以这不仅给新能源领域增强了发展自信心,同时也在无形之中给传统能源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传统能源领域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就决定了其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所以一旦有替代品,那么对这些领域的打击将非常大。目前,人们对新能源应用并不成熟,所以这也是我国传统能源领域还能延续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并不是石油生产大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批量的原油材料,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际原油生产国的制约,对我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我国原油的进口工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石油的※也会急剧上升,这对于我国发展稳定性会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无论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新能源都会成为我国能源市场的主力军,而作为我国的传统能源领域,其影响力必然会越来越小,对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带来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因此,归根结底新能源的应用必然会使我国能源领域产生深刻的变革。

四、结语

一言以蔽之,随着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寻找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发、应用新能源似乎成为人类寻求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新能源应用对我国传统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不仅可以缓解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我国能源领域产生深刻的变革。由此可知,《新能源应用对我国传统能源领域的影响》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马丽梅,史丹,裴庆冰.国家能源低碳转型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因素、供给特征与成本竞争力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5).

[2]张鸣子.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物理课堂中的博弈为例[J].学园,2018.11(36).

[3]孟雪靖,杨永健,朱美容.基于OLS模型的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消费选择及财税政策研究[J].企业经济,2018.37(8).

[4]赵昕,朱连磊,丁黎黎.能源结构调整中政府、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的演化博弈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1).

[5]马林,侯贺,郑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4).

[6]孙丽颖,白锐,陈晓英.依托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7.4(51).

新能源※3000字3

摘要:新能源(光伏)电站建设于自然生态地面,受到周围水库泄洪、山坡汇水的影响,需要考虑相应的防洪设施。本文对浙江省丽水市某新能源(光伏)电站及周边的来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对于电气设备所在的电站场区、场区内自然水系及水系与道路交叉处的桥涵的防洪标准进行了分别说明,并提出了整个地面电站防洪设施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新能源电站光伏防洪

中图分类号:TM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4(a)-0044-02

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某新能源(光伏)电站为例,对防洪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提出整个地面电站防洪设施建设的对策。

1电站场址概况

浙江省丽水市某新能源(光伏)电站,海拔高度介于165~193m之间。工程从西北向东南划分为A、B、C三个区域。

2洪水分析

2.1小流域设计洪水

2.1.1计算原理

当tc≥τ时,为全面汇流,洪峰流量计算公式为:

当tc<τ时,为部分汇流,洪峰流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

Qm—洪峰流量(m3/s);F—流域面积(km2)

n—暴雨衰减指数,当τ≤1h,取n=n1,1<τ≤6h,取n=n2,6<τ≤24h,取n=n3

Sp—设计频率的雨力(mm/h);H24p—设计频率P的最大24h雨量,mm。

τ—全面汇流时间(h);μ—稳定下渗率(mm/h)

L—河长(km);m—汇流参数;Nc—糙率。

2.1.2计算结果

F1区域:50年及10年一遇洪峰流量分别为17m3/s和11.4m3/s;

F2区域:50年及10年一遇洪峰流量分别为11.7m3/s和7.1m3/s;

F3区域:50年及10年一遇洪峰流量分别为7.5m3/s和4.5m3/s。

2.2附近水库影响

该水库不考虑蓄容作用,50年一遇下泄洪峰流量为42m3/s,10年一遇下泄洪峰流量为28m3/s。

2.3水系流量统计

西侧水系计算时将断面以上集雨面积进行合并,计算各不同设计频率设计洪峰,西侧、东侧水系50年一遇洪峰流量分别为27.8m3/s,18m3/s;西侧、东侧水系10年一遇洪峰流量分别为11.4m3/s,11m3/s。

因有地表漫流,分支等情况实际存在,经核算,西侧水系需扣减8.1m3/s,东侧水系需扣减2m3/s,实际到达场区设计流量如下:西侧水系流量为27.8m3/s,东侧水系流量为9.0m3/s。

35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说明

3.1相关规范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4.0.3条规定:规划容量30MW的光伏发电站防洪标准(重现期)为50年一遇的高水(潮)位。

3.2计算说明

以恒定均匀流模型对所有较低处电气设备进行水位核算:

A=B*hX=B+2*hR=A/X

参数说明如下:

B—底宽;h—有效水深;C—谢才系数;n—糙率;i—纵坡;A—过流断面积

X—湿周;R—水力半径;V—流速;Q—流量。

结果为:#9箱变附近最高水位约为177.73m,#9箱变基础顶面标高为178.19m,高出最高水位0.46m。#8箱变与#9箱变处于同一横断面,但#8箱变基础顶面标高为188.40m,因此不受洪水影响。#10箱变附近最高水位约为176.62m,#10箱变基础顶面标高为177.7m,高出最高水位1.05m。#14、#15箱变附近最高水位约为175.46m,#14、#15箱变基础顶面标高分别为176.47m、176.62m,分别高出最高水位1.01m、1.16m。#16、#17箱变附近最高水位约为173.42m,#16、#17箱变基础顶面标高分别为174.62m、174.65m,分别高出最高水位1.2m、1.23m。

经测算,50年一遇洪水发生时不会对区域内电气设备产生影响。

4水系防洪标准的说明

4.1相关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3.3.5条规定,灌区内必须修建的排洪沟(撇洪沟),其防洪标准可根据排洪流量的大小,按重现期5~10年确定。本设计按照上限执行。

4.2公式说明

本次计算使用的公式为均匀流公式,沟道断面采取梯形断面。

Q=A*VV=R=A/XA=m*h2+B*h

X=

参数说明如下:

B—沟道底宽;h—有效水深;m—边坡系数;n—糙率;i—纵坡;A—过流断面积

X—湿周;R—水力半径;V—流速;Q—流量。

4.3水系设计计算

西侧水系材质为浆砌块石,东侧水系采用土沟道,沟道底宽均为1.5m,深度1.5m,边坡取1,浆砌块石沟道粗糙系数取0.017,土沟道粗糙系数取0.025,计算可知西侧水系过流量达到28.46m3/s,东侧水系过流量达到9.05m3/s,满足过流量要求。西侧段坡度较大,需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如放缓坡度,采用局部跌水的工程措施,局部冲刷较大处需要对石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东侧需结合原有地形,坡度较大及急弯转角处考虑采取护底护坡。

4.4桥孔设计

西侧采用1座3孔混凝土桥涵,单孔净宽2m,净高1.8m,东侧采用1座混凝土单孔桥涵,净宽2m,净高1.8m。经计算,西侧3孔桥涵的过流量达到60m3/s,东侧桥涵的过流量达到20.63m3/s,均可以满足50年一遇过水流量的要求,在水系和桥涵连接处采用渐变段进行衔接,有效加快引流。

5结语

(1)按照《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要求,本工程光伏发电设备保证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2)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水系设计满足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3)将B、C区域内水系与道路交叉处均改造为桥涵,满足50年一遇過水流量的要求。

(4)经计算,采取水系及桥涵的防洪设施对于保护电站内电气设备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由推理公式和地区经验公式推求设计洪水[J].给水排水设计手册,2000(7):120-122.

[2]《松阳水利志》编撰委员会.松阳水利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赵振兴,何建京,王忖,等.明渠均匀流第二版[J].水力学,2013.

[4]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5]GB50288-201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新能源※3000字4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院系 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论要

摘要 :日本核事故、※事件、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争斗,抑或利比亚内乱的多国干预等种种的21世纪以来或凸显、或新生、或“迸发”的矛盾,看似盘根错杂,却不难看出:它们都牵着能源一条线。无疑,世界能源危机已开始在国家发展起着愈加重要的※,而本文将就世界能源状况和相关可再生能源发展两中心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 :国家纷争,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存发展

当班加西被卡扎菲政府打得奄奄一息时,欧洲人也开始了大施“怜悯”,向卡扎菲空炸,向班加西“武援”;

当中国人民政府一再声明我们的岛礁※时,越南也玩起“高调”,开始在南沙的一些岛礁进行领域规划了;

当中国政府给予让步,致力※的“搁置※,共同开发”时,日本也开始了自大,高调地声明三大“防钓”战略……

21世纪,国家※似乎更加的剧烈了。这是正在崛起国与已经崛起国的矛盾,还是※制度之间的差异纠葛?诚然,它们都是,但它们又不都是。这些国家纷争的背后有个最大的“※控家”-----能源问题。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随着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加深,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因而国家间的能源纷争便成了一出愈演愈烈的淘汰战。

(一)能源现况

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专家预测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常规能源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

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至今,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地球无法承受的程度。目前全球每年作为燃料耗用化石燃料折合标煤120亿吨,其中,石油37亿吨(折标煤53亿吨)、煤炭45亿吨(折标煤32亿吨)、天然气26300亿立方米(折标煤35亿吨),燃烧后※生二氧化碳达370亿吨。据瑞典气象学家B?博林估算,陆地植物每年经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为200—300亿吨。上述仅化石能源人为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370亿吨,加上生命呼吸、生物体※及火灾等产生的二氧化碳,就严重地超过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转化二氧化碳的量,※了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平衡,已经开始造成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和其它一些反常现象。

法国※克莱蒙梭曾说,“一滴石油相当于我们战士的一滴鲜血”。可见,能源的重要性在那时便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使能源安全的内涵得到极大拓展,特别是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署正式提出了以稳定石油供应和※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国家也据此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

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维持一、两个世纪(如煤)人类生存的需求。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上个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

另外,从地球能源量考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消费,已经走到了死角。即使保持现有的能源消费水平,预期200年内地球上的矿物燃料会枯竭。如果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

(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与问题

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对21世纪的能源问题都特别关注。由于化石能源储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污染性,各国专家都看好新能源的发展利用。而如风能、海洋能、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变成了新能源的“急先锋”。

人们对风力的利用,可谓是历史悠久了。从风车到现在的风力发电,已经横跨了几个世纪的印迹。我们常说的风能,②就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现在风能主要运用在风力发电上,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动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风力发电在芬兰、丹麦等国家很流行;我国也在西部地区大力提倡。小型风力发电※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个发电机头组成的,而是一个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

但风能却难以捕捉,且并非处处都可使用,因此其利用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太阳能具有绿色环保、取之不尽,无论世界何处都能使用的特点。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达到每秒1.7×10^14 kw,地球每一小时获得的太阳能可满足全球全年的能量需求。另外,太阳的寿命比人类历史长很多数量级,因此太阳能是可作为半永久性的能源。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太阳能的利用有光化学反应,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

然而,太阳能的利用因仪器的局限性,而使得能量转换只有较小的转换率。相比之下,核能的利用是极大的。

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其能产生大量的能量,我们称之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一个小小的※,足以毁掉整个大的城市。④核能有来着于地壳中储存的※、钚等发生裂变反应时的核裂变能资源以及海洋中贮藏的氕、氘、锂等发生核聚变时核聚变能资源。核能的利用最显著的便是核电站的兴起。世界核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目前约有443座核电站,未来15年,核电站的数目可能会翻倍。

但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在全球闹得沸沸扬扬,面对目前高涨的反核浪潮,各国表示要对核电进行重新认识。要讲到无害,海洋能便是一个极清洁的能源。

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其中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

波浪能发电利用的是海面波浪上下运动的动能。1910年,法国的普莱西克发明了利用海水波浪的垂直运动压缩空气,推动风力发动机组发电的装置,把1 kw的电力送到岸上,开创了人类把海洋能转变为电能的先河。目前已开发出60-450 kw的多种类型波浪发动装置。

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开发困难并有一定的局限。

(三)前景

尽管现在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不少局限。但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它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摆脱“石油奴”、抑或“煤炭奴”的最佳方法也就是对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应用。

例如,在我国,除了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之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都非常丰富。我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00MJ/㎡,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tce的能量;风能资源量约为32亿kW,初步估算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10亿kW,按德国、西班牙,丹麦等风电发展迅速的国家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我国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量可能超过30亿kW;海洋能资源技术上可利用的资源量估计约为4亿-5亿kW。

可见,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

使用风力发电机,就是源源不断地把风能变成我们家庭使用的标准市电,其节约的程度是明显的,一个家庭一年的用电只需20元电瓶液的代价。而现在的风力发电机比几年前的性能有很大改进,以前只是在少数边远地区使用,风力发电机接一个15W的灯泡直接用电,一明一暗并会经常损坏灯泡。而现在由于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充电器、逆变器,风力发电成为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并能在一定条件下代替正常的市电。

新能源※3000字5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情况

姓名:林源汶,201030910413,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内容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耗。随着煤炭、石油的消耗,寻找新能源便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同时也是拉动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新能源 社会发展 战略选择

一、关于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

二、中国的国情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三、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但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  我国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数据显示,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我国2/3以上的地区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均辐射量约为5900兆焦耳/平方米。但是,我国对太阳能无论是开发利用的规模,还是社会公众利用太阳能的意识,与国外有些国家相比,都相距甚远。  我国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依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的资料分析与评估,我国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为2.53亿千瓦。风力发电是技术最成熟、最具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但是,从市场占有率、从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以及发电设备制造水平等方面看,与国外有些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风力发电发展缓慢,至今没有形成大的产业和市场。  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在今后20~30年内,我国具备可利用条件的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预计每年可达到8亿吨标准煤,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如果国家政策给予有力的支持,在今后几十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事业还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其利用量在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真正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

四、新能源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由于中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中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中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中国能源、经济安全。

此外,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环境污染少。

五、面临的挑战

1、短期内难以取代化石能源

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0亿吨标准煤。据测算,到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可能高达45亿吨标煤,这意味着新能源领域必须加大投入才能确保消费比重稳定提升。从目前来看,新能源各个领域都还有很大差距。

2、核心技术缺乏

在新能源领域,各产业过度依赖成本优势,部分产业高度依靠外需市场,多数产业以加工制造为主,拥有自主技术比较少。目前,我国只对少数风电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于对设计原理性技术的不掌握,也无法完全掌握关键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这导致国产设备可靠性、效率与国外设备相比,都比较低下,严重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如何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并消化吸收国产化,正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当务之急。

3、产业链结构仍然畸形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简单追风倾向。以太阳能电池为例,我国产量占全球总量近1/3,2008年我国光伏※安装量为40兆瓦,仅占全球总量的0.73%。上下游生产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结构明显不合理。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在产业链的健康之上。

4、国际新能源合作面临压力

由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因此在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态度和出发点也存在差异, 这使国际合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第一, 技术转让※日渐增多。有关新能源核心技术的问题已经成为新能源领域合作的障碍。第二,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极大。美国提出征收“碳关税”的行为不利于双方的新能源合作。双方在此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 相关贸易摩擦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国新能源合作。

新能源※3000字6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目前能利用的甚微。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和水体的总含热量。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目前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发展前途。

※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传统生物质能等。下面分别对新能源做简单地介绍。

一、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太阳能,例如青岛凌鼎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利用太阳能研发了太阳灶、太阳能烤箱、太阳灶反光膜、太阳能开水器等系列产品。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1.核裂变能: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2.核聚变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叫做核聚变反应,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聚变能。3.核衰变:核衰变是一种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以加以利用

三、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随着矿物燃料的日渐减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运动均可以用来发电。

四、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目前风能最常见的利用形式为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目前有两种思路,水平轴风机和垂直轴风机。水平轴风机目前应用广泛,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风力发电是是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自19世纪末,丹麦研制成风力发电机以来,人们认识到石油等能源会枯竭,才重视风能的发展,利用风来做其它的事情。截止2009年底,全球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59亿千瓦,2009年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3千万千瓦,涨幅31.9%。从累计装机容量看,美国已累计装机3516万千瓦,稳居榜首;中国为2610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二。

五、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生物质能(又名生物能源)是利用有机物质(例如植物等)作为燃料,通过气体收集、气化(化固体为气体)、燃烧和消化作用(只限湿润废物)等技术产生能源。只要适当地执行,生物质能也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能源,但要看生物质能燃料是如何产生出来。

六、地热能

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中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地热田45个,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

七、氢能

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安全环保、无污染、高温高能、热能集中、热值高、自动再生、即产即用、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可以作飞机、汽车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动火箭动力。

八、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此外,还有海洋渗透能、波浪发电、潮汐发电等。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全球范围内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16000亿度。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将来的世界,每一个海洋里都会有属于我们中国的波能发电厂。波能将会为中国的电业作出很大贡献。同时,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

近年来,曾支撑20世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的石化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其储藏量不断减少外,更严重的是科学研究发现,石化能源在使用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人为地导致了全球变暖,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动力来源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不少国家的能源战略都有一个明显的政策导向——鼓励开发新能源,这既是国际市场上石油等传统能源产品※高昂压力所致(非常时期除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因此,新能源开发有可能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有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在党※集体下,把能源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摆在重要地位。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在※、※的正确领导和在各地区、各部门长期的、共同的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能源供给能力逐步增强。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一次能源生产能力很低。半个多世纪特别是※※以来,能源生产快速发展,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0.6亿吨标准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煤炭,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原油产量达到1.81亿吨,居世界第6位。天然气产量达500亿立方米。电力方面,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4747亿千瓦时, 自1996年起稳居世界第二。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速。

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迅速增长,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近年来,通过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方面,煤炭消费的比重趋于下降,另一方面,优质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

第三,能源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石油天然气工业,从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到生产加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复杂段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建设、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综合机械化采煤等现代化成套设备广泛使用。电力工业方面,百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及核电机组正在成为新一代主力机组。三峡左岸最后一台机组国产化水平达到85%,电网发展进入了大规模跨省跨区送电和全国互联的新阶段。

第四,节能环保取得进展。在※、※“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的指导下,我国节能提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逐步降低,,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有所提高,同时,能源领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强。

第五,体制※稳步推进。电力体制※取得重要突破,目前已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煤炭生产和销售已基本实现市场化,煤炭※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能源需求侧管理取得积极成效,推广完善了峰谷电价、丰枯电价、差别电价办法,引导电力、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大型企业制定了节电改造、优化用电方案,这对近两年顺利完成迎峰度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能源立法明显加强。近年来,相继※了《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和完善了《电力监管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能源法制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能源开发利用正在走向依法管理的轨道。

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人前途的社会。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多地使用洁净能源替代含碳量高的矿物燃料,坚持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道路,应是我国能源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v